2005/11/09 06:00
〔記者蘇福男/茄萣報導〕高縣茄萣國小創校屆滿百年,昨天突然有一名日人渡部欣一帶著家人到校緬懷父親,並追憶童年,當渡部欣一等人在70年前的畢業紀念照找到父親身影,不禁熱淚盈眶。
跟茄萣社群與環境有關的事
學習自然
茄青定造
維護濕地生態整全
2005/11/09 06:00
〔記者蘇福男/茄萣報導〕高縣茄萣國小創校屆滿百年,昨天突然有一名日人渡部欣一帶著家人到校緬懷父親,並追憶童年,當渡部欣一等人在70年前的畢業紀念照找到父親身影,不禁熱淚盈眶。
萬福宮原來位於高雄縣的茄萣鄉,廟中供奉五位王爺,興建於清光緒年間,其間由信徒捐款整修了好幾次。而科博館本廳這座廟宇,則是民國七十六年,萬福宮拆除重建時,本館盡全力搶救而來的。萬福宮的設計,是標準的小型廟宇。整座廟宇,分為三進,前面是拜亭,中間是三川門,門內頂上有一八角藻井,後面是正殿,乃神龕所在,是祭拜的地方,完全依照後尊前卑,後高前低的原則而建。您從地上畫的深灰色的線條和圖案,就可以看出三進和門檻的位置。而紅色的圓圈和線條,則代表柱子和牆壁的位置。
SAVE International has been working locally with groups in Taiwan, Korea, and Japan to protect the habitat of the endangered black-faced spoonbill.
In SAVE’s early years, our work was primarily focussed on protecting the most important wintering habitat — the Tseng-wen Estuary in Taiwan — fro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but we have extended our efforts. SAVE is now also working actively in Korea to save important breeding (summer) habitat and in Japa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aiwan to save additional wintering and migration-stopover habitat.
A lot has been happening about the Jiading Wetland 茄萣濕地 and the nearby Yong-An Wetland 永安濕地. The latest activities are at the bottom of this page.
鹽田土盤每四年翻修一輪,而石輪是土盤鹽田翻修時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今在鹽田變成的茄萣濕地裡,還見的上幾個石輪說著過去的歷史。
昨天有歷史狂問小編跟 #茄萣 有關的事,茄萣地名源起眾說紛紜,一下來自祖先祖譜,一下跟植物有關,每次蒐羅維基百科都是資料殘缺不全;到底!明朝時期就已經到台灣的荷蘭人、還有茄萣定居的先住民(公嬤們啦),最早的來台茄萣漢人,或者當時在平原活動、拜地基主慢慢漢化的平埔族,是怎麼為子孫指出、界定、稱呼這片隨著潮汐和水域沖刷變更疆域的內海沙洲家園呢?作為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域,「茄萣」這個庄頭地名,對空間的認識,又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呢?讓我們來仔細瞧瞧 ~ Let’s Go→
2013年發表的紀錄片以中英文上載到youtube,內容記載了黑面琵鷺使用茄萣濕地的情況,在候鳥季之外,高蹺鴴和反嘴鴴也是茄萣濕地的常客。片中強調,濕地若遭到道路切割,將縮小濕地腹地,會影響大型鳥類棲息的可能性,尤其黑面琵鷺夜棲點將首當其衝。
The eco-treasure in the CHIE-DING Wetland: an alternative op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E-DING community as a new habitat for Black-faced Spoonbill.
閱讀全文
高雄市政府2016年8月31日通過「茄萣1-4號道路環評案」,由於預計闢建的1-4號道路地點經過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茄萣濕地,引發「開黑馬路」或「保黑面琵鷺」的爭議。茄萣區位於高雄市區西北沿海,西濱台灣海峽,往北與台南市僅隔一條二仁溪;李至堉說,茄萣在過去的高雄縣時代、抑或是現今高雄市時期,都是位在行政邊緣區域,所以有很多資源或目光都不會投射到這裡,「不過也因為這樣,茄萣就在因緣巧合下被保留下來,包括傳統產業、信仰以及濕地。」
來賓:李至堉(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
主持:管中祥
台灣︱2016.09.26︱Colour︱足長sec︱茄青重映